631章 后生可畏(2 / 4)

外科教父 海与夏 99 字 2022-08-26

治疗理念和治疗方式的革新。

“细胞层面的修复,真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你想过其中对难度吗?牵涉到多少尖端技术的突破?”老院士深深地看着杨平。

科研工作者,就要有征服星辰大海的雄心。

“想过,我们这个课题已经准备做好长期打算,难关一个一个去攻克。”杨平从没畏惧课题的难度,如果自己还只专注于手术,不在科研上下功夫,那是对资源的浪费。

“后生可畏,年轻人有气魄,做科研就要有静心,有耐心,有恒心,不要急功近利,九像敲牛皮糖,一块一块的敲掉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老院士感慨万分,对杨平的雄心非常欣赏。

“杨教授很真在进行神经损伤的细胞修复研究。”何教授对导师的判断十分佩服。

“是吧,我就说嘛,应该有细胞层面的修复?这种细胞层面的修复就是我说的生物连接,神经损伤要真正获得突破,必须从细胞修复着手,其他都是舍本求末,折腾不出结果。”项院士为自己的胜利得意洋洋。

何教授对导师的独到眼光十分佩服,同时觉得自己目光而是还狭窄,严重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

专业压制是无法克服的,现代知识体系庞大,专业分工细致,每个专业的人才对专业内得知识非常熟悉,对专业外的知识了解非常少,处于盲的状态。

这就需要各专业合作,但是合作回存在死角,比如专业与专业交叉的区域就是常见的死角。

一旦有人通晓多个专业,对学科交叉区域非常熟悉,就容易获得一些突破。

外科的三个层次:切除、修复和重建。

修复的精髓就是复原,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

因为神经是细胞构成的,神经的损伤归根结底是一个一个细胞损伤或缺失,要修复得一模一样,依靠人体自身能力是不可能做到这种修复,必须依靠人工技术来完成。

人工技术无非是将受损的细胞一个一个去掉,然后将缺失的细胞一个一个补上,细胞的种类与相互连接方式也跟以前一模一样。

就像墙壁受损,必须找一模一样的砖头修复,而且砖头与砖头之间的粘合剂也要用跟以前一样的。

要是神经损伤真的能够做到细胞层面的修复,这一项又是诺奖级别的。

年轻人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首先敢想,然后敢做,能够拿出一套有效的方案,至于以后能不能成功。

只顾攀登不问高!

世界科技史上,失败的例子多如牛毛,成功的毕竟是少数,但是失败的案例为后继者了经验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

不过项院士觉得杨平的的大方向没错,即使不能取得圆满成功,也会取得部分成果。

这种课题,哪怕一点点突破,绝对可以影响世界,后生可畏!

项院士再次感叹。

“生物3d打印既然可以打印器官,自然可以做神经组织损伤的修复,将损伤的部分用3d打印复原,这样达到修复的目的。”杨平对自己的想法很自信。

“走,一起吃饭去,边吃边聊,我做东。”

项院士抬腕看看表,聊天太入胜,忘记还要吃饭,难得这么高兴,也难得在外面吃顿饭。

“项老可是很少在外面吃饭,今天全是为了你。”何教授笑呵呵地对杨平说。

杨平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九十多岁的老院士在这里等自己,还特意请自己吃饭,这份对年轻人的爱护多么宝贵。

项院士要起身,坐久了,膝关节不太灵活。

杨平赶紧去搀扶:“项老,让学生来请客怎么样,我早就想拜见项老,就是怕打扰您的清静,一直不敢跟何教授说。”

在杨平的搀扶下,项院士站起来,活动几下,膝关节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