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一个不可复制的奇迹(2 / 2)

不管陈江海再怎么厉害,他总会有发现不了的问题。

在场这么多人,他们发现的问题,自然是要比陈江海多的。

陈江海回答完这些问题后,自己也是获益良多。

回陵海后,他准备好好的完善一下产学研这个模式。

相信完善好的产学研模式,能够更好的为秋海服务。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来,台下的人这的不简单。

不然的话,他们不可能发现这么多问题。

渐渐的,提问题的人开始变少了。

他们在下面沉思了起来,他们的学校真的用这个产学研模式的话,能够达到西江大学这样的效果吗?

很多人设想之后,失望的摇了摇头。

想要达到西江大学那样的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

西江大学背靠的可是秋海,现如今华夏第一大电器企业,而且发展的速度极快,可以用奇迹二字来形容。

可以秋海的崛起就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奇迹。

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那就意味着他们也必须找到一个或者几个加起来体量跟秋海差不多的企业。

想找到这样的企业,可没这么容易。

不是每一个省,都会有秋海一样的大企业。

就算是真的有,这些企业已经发展了很多年,早就有自己的人才引进途径。

现在想要进去插一脚,太不现实了。

推行产学研,却是无法达到西江大学这样好的效果。

可是在改善就业率方面,却也能起到作用的,还是不的作用。

除了大企业,他们完全可以找中企业一起合作。

这样一来的话,学校和企业可以一起发展。

等到企业变成大企业,那能接收的人才也就变多了。

随着学校的发展以及产企业的发展,想必以后这种模式会应用的很广泛。

现在开始展开这种合作,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的就业率问题。

况且合作的对象是越来越多,那么就业率也会稳步上升。

有这样的效果,对于学校来已经足够了。

况且他们谋求的也不是一时的就业率,他们要看的长远一点。

只要学校能够稳步发展下去,那他们今天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们不知道的是,后世的就业率,会越来越低。

到了最后,无奈的学校只能做点假数据出来,不至于太过难堪。

陈江海是最后一个发言的人,接下来就是自由讨论的时间了。

刚一下台, 陈江海就被潘文斌带到了另外一边。

接下来,潘文斌给陈江海介绍了国内几个知名大学的负责人。

大部分的学校,派出的都是系主任或者副校长级别的人。

像西江大学这种实力弱点的,来的就是校长。

京城大学,水木大学等代表,也纷纷主动跟陈江海打了一个招呼。

这两个学府,可以是华夏所有莘莘学子最向往的地方。

,